《双药记》:梁贵柏著;译林出书社出书。
疟疾是一种迂腐的传染病,是由疟原虫引起的急性寄生虫感染。2021年,天下卫生组织肃穆文告我国放弃疟疾。疟疾动作一种疾病,看似仍是离咱们远去。但转头群众好意思丽史可发现,因疟疾而丧生的东说念主不计其数,是对东说念主类来说最致命的疾病之一。
梁贵柏《双药记》一书,恰所以东说念主类与疟疾的交往为干线,以奎宁和青蒿素两种药物的成药历程为要点,转头中国和西方医学的疏导与互鉴,评释天下制药史上的诸多精彩时刻。《双药记》的主角奎宁和青蒿素是西方和中国各自探索抗疟药物的当代效用,奎宁是原产于南好意思洲的金鸡纳树的树皮索取物,而青蒿素来自中国中药文籍中记录的青蒿。两种药物生于不同泥土,资格了不同运说念。
17世纪,西班牙驻秘鲁总督的夫东说念主患上了严重的冷热病,诸药无效,直到关爱她的一位密斯在讨教故我的药师之后,找来一种树皮粉让其调服,最终诊疗。1677年,这种树皮被以“秘鲁树皮”之名收入伦敦药典。树皮粉对疟疾的诊疗率并不高,后经调配,才推崇了解析疗效。调配后的金鸡纳树皮粉在欧洲乃至全天下齐成了疗养疟疾的首选,致使还救了身染疟疾的康熙。1820年,法国化学家发现了金鸡纳树皮中的有用因素——奎宁。其后,历经一个多世纪的探索,科学家终于杀青了奎宁的全合成。
东晋本领,葛洪在《肘后救卒方》中写下:“青蒿一抓,以水二升渍,绞取汁,尽服之。”这比西方用金鸡纳树皮抗疟足足早了约1300年。但在成为药物的路线上,青蒿素却历尽险峻。直到20世纪60年代,我国才启动抗疟疾新药的研发,技俩代号“523任务”,主如果为了匡助越南军民在干戈中减少疟疾引起的耗费。《双药记》防备记叙了承担“523任务”的科学家们面对的一系列贫窭,从中可见中药成药之难。
抗疟方面,可选中药成百上千,即使选中了青蒿,青蒿也有南北之别。在写下“青蒿一抓”时,葛洪不知说念中国朔方产的青蒿与南边的固然看起来相似,但青蒿素含量极低。这试验版“橘生淮北”的故事,差点让科学家们与青蒿旧交臂失之。接管了青蒿,难题来到制备。中药厚爱炮制,炮制对药效影响颇大。“以水二升渍,绞取汁”算是水泡法,生用。屠呦呦在诺贝尔奖获奖感言中回忆说:“畴前我濒临接洽逆境时,又再行复习中医古籍……这使我梦意象索取经过可能需要幸免高温,由此改用低沸点溶剂的索取递次。”那是1971年,看似浮浅的一个灵感,成为青蒿素出身的要道一步。
两种神奇的药物,赞成了亿万患者的生命,致使调动了天下风光,影响着东说念主类盛衰。本书评释了驰魂夺魄的药物发现之旅,也让咱们看到科学、医学与政事、经济、应答等千丝万缕的相干。鼓动医药研发特出的,既有滂湃彭湃的大浪淘沙,也有海浪不惊的锲而不舍。作家以一半科学、一半体裁的评释款式,为读者呈现了一种跻身于历史现场的画面感。
多年来,作家在从事科研责任之余,一直敬爱勃勃地进行科普责任,他撰写的“新药的故事”系列三部曲曾广受好评。这一次,奎宁和青蒿素在历史上互相交汇的故事,让作家初始想考:下一个青蒿素在何处?在他看来,认真想考这个问题的东说念主越多,下一个青蒿素就来得越快,中华英才对东说念主类健康的孝敬就越大。东说念主类与疾病的抵抗永无特地,将传统中药与当代科技筹谋从而研制新药、造福东说念主类的探索也永无特地。
《东说念主民日报》(2025年08月01日20版)